全年平均氣温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日均最高氣温(℃) | 18℃ | 19℃ | 22℃ | 26℃ | 30℃ | 31℃ | 33℃ | 33℃ | 32℃ | 29℃ | 25℃ | 21℃ |
日均最低氣温(℃) | 10℃ | 12℃ | 15℃ | 19℃ | 23℃ | 25℃ | 25℃ | 25℃ | 24℃ | 21℃ | 16℃ | 12℃ |
平均降水總量(mm) | 40 | 64 | 84 | 179 | 289 | 300 | 227 | 233 | 188 | 70 | 37 | 27 |
報德祠介紹 |
|||
建於700年前、廟頂全用木樑支撐未用一根釘子的古祠,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頗有來頭。據介紹,該廟是嶺南唯一一座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建築,旁邊的一棵木棉花樹與何仙姑桃、掛綠並稱增城“仙花、仙桃、仙果”。 這棵木棉古樹曾死而復活 記者進入小樓鎮臘布村,在一條小河邊找到了這座古祠,廟名為“報德祠”,廟旁邊就是一口古井和一棵枝葉不多,花朵也很少的木棉樹,據當地的一位吳先生介紹,這口古井傳説是何仙姑師傅麻姑打的,以前這一帶村民生活很苦,麻姑就和村民撿木棉花,打水煲湯喝。而這棵木棉樹據説是在建廟的時候一起栽種,有一段時間廟宇毀壞,木棉樹也跟着枯萎了,有村民想砍這棵樹修廟宇,結果斧頭被彈掉,該村民手臂腫了一個月,之後便再也沒有人敢動這棵樹了,之後,該樹死而復活。據小樓鎮有關負責人説,這棵木棉樹與何仙姑桃、掛綠並稱為增城的“仙花、仙桃、仙果”。 整座古祠沒用一根鐵釘 整個古祠分為報德祠、倉沮聖廟和景星樓三部分。據介紹,古祠由木樑支撐起廟頂,但整座古祠沒有用上一根鐵釘。 據瞭解,報德祠是唯一一座三教合一的建築,非常罕見,分別代表佛教、儒教、道教,據介紹,北宋以前,當地有土著人士建過積因寺,元代改建倉沮聖廟,明洪武甲子年增建了景星樓,洪武十八年奉旨建報德祠。古祠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古塔有600多年曆史,古祠有400多年曆史。古祠內建有“武德閣”、“洪聖殿”、“穎川堂”等殿堂,擺放着多尊神像和佛像,倉沮聖廟還保留有宋鹹淳進士李肖龍的《帽峯夏雲》,廣州聽雨軒“五才子”於元末書寫的《浪湖春水》、《石潭漁釣》等詩。 目前報德祠已被當地政府保護起來,常有人慕名參觀遊玩。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