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譚嗣同的一生離不開的瀏陽。這裏儲存有他的祖居地天井坡,故居“大夫第”始建於明末。現儲存有他的書房、卧室、會客廳等,是譚嗣同讀書會友,尋求救國真理,從事維新變法活動的地點之一。現已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譚嗣同祠亦稱譚嗣同烈士紀念館,於瀏陽市才常路89號。譚嗣同的故居,位於瀏陽市城內北正街90號。建於明朝末年,因譚嗣同父親譚繼洵官至湖北巡撫,官階顯赫,奉旨命名為"第官邸",簡稱"大夫第"。譚嗣同曾在這裏居住多年,被害後,其夫人李閏居"大夫第",在譚繼洵的鼓勵和支持下,用自己的部分家產,兼得公、私資產的贊助創辦了瀏陽第一所女子學校,被列為瀏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元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瀏陽人。好任俠,喜劍術。從學於歐陽中鵠,博覽羣書,好金文經學,兼習西方自然和社會科學著作,對魏源,龔自珍甚為讚賞。遊歷直隸、陝甘、晉、魯、豫及大江南北等省,觀察風土,結交名士。發揮王夫之“道不離器”學説,提出“器既變,道安得獨不變”,為變法提供理論依據。 譚嗣同墓位於瀏陽市荷花街道辦事處小水村石山下,墓呈半圓形,小圓扁卵石鋪蓋冢頂,三面立石柱,青石板圓圍。前有拜台,兩側擴圍,形八字狀。後立墓碑三通,墓地前方有石馬,石虎各一,華表一對,刻聯語:“亙古不磨,片石蒼匯立天地,一巒挺秀,羣山奔赴若波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