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境外租車 » 世界地圖 » 法國 » 聖讓-德莫里耶訥地圖(Saint Jean Maurienne Map)
正在用力的加載地圖中...
聲明:本站法國聖讓-德莫里耶訥地圖來源於Google地圖,法國聖讓-德莫里耶訥旅遊地圖中文版,是您出行旅遊的好幫手。
聖讓-德莫里耶訥的介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所有反對歐洲人統治的殖民地起義中,土耳其人的起義最為驚人和成功。當然他們在大戰期間遭到了慘敗,接着又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與和平條約,然而他們很快就挽回了敗局,他們在武裝衝突中擊敗了他們的敵人,從而贏得了一個有着較為有利的條款的新條約。因此在所有的同盟國中,只有原始而受人輕視的土耳其有能力反抗獲勝的協約國,迫使它們接受對媾和條約所作的變更。要理解這一異乎尋常的結果,就必須回顧一下戰時有關奧斯曼帝國的複雜的外交活動。英國是大戰幾年中有關中東的大部分外交活動的主要幕後發起者,它應對三組時常相沖突的協約――與其盟國的協約、與阿拉伯代理人的協約以及與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協約負責。 
  協約國之間的祕密條約共有四個:1915年3月至4月的《君士坦丁堡協定》,1915年4月2b日的《倫敦協定》,1916年4月26日的《賽克斯-皮科協定》,1917年4月的《聖讓-德莫里耶訥協定》。依據這些條約,俄國可以得到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海峽及小亞細亞東北的大片內地;意大利將獲得小亞細亞西南地區;英國將獲得美索不達米亞和地中海港口海法及阿卡;法國則將獲得敍利亞沿海和俄國勢力範圍以東的腹地。這些密約是對奧斯曼帝國的“死刑執行令”,它們留給土耳其人的僅是其故國北部的20000平方英里土地。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密約與英國當時正同阿拉伯和猶太代表締結的某些條約直接相牴觸。 
  1914年11月,土耳其一加入同盟國,英國人就同阿拉伯領導人麥加王子埃米爾・侯賽因談判締結了軍事聯盟。作為對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人的回報,英國人同意承認戰後各阿拉伯國家的獨立。但是這一承諾卻與英國人早先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羅思柴爾德勛爵所作的許諾相沖突。猶太復國主義是一場民族主義運動,早在19世紀最後25年中就已作為對愈演愈烈的排猶主義的一種反抗而在歐洲猶太人中間發展起來。1897年成立於巴塞爾的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曾經多次請求奧斯曼帝國政府允許他們在巴勒斯坦(《聖經》中的祖國)建立一個猶太定居點。由於土耳其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和美國的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趁機要求協約國允許他們於奧斯曼帝國滅亡之際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他們獲得了成功:1917年11月2日貝爾福勛爵寫信給羅思柴爾德勛爵,宣稱英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家園……但不言而喻,不能做任何有損於巴勒斯坦現存的非猶太人社會的公民權利和宗教權利的事情……”很明顯,這一《貝爾福宣言》與協約國之間瓜分奧斯曼帝國的祕密條約是相互衝突的。 
  事情的最終結果是簽訂了《塞夫爾條約》(1920年8月10日)。法國託管敍利亞,而英國除保護國埃及外,還獲得了美索不達米亞和巴勒斯坦。意大利分得了多德卡尼斯羣島,希臘因其首相韋尼澤洛斯巧妙的外交手腕而獲得了愛琴海上的幾座島嶼、東色雷斯以及對士麥拿地區的五年管轄權――對士麥拿地區的最後處置將在五年後由公民投票決定。亞美尼亞和漢志王國的獨立得到承認。最後,蘇聯由於同協約國干涉勢力發生武裝衝突,由於公佈和否定了沙皇的大臣們所簽訂的祕密條約,而沒有得到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峽。相反,君士坦丁堡這一戰略要地卻處於土耳其的主權之下,不過土耳其海峽則將被非軍事化並被置於國際控制之下。 
  由於這些條款與過去給阿拉伯人的許諾完全相反,與協約國公開聲稱的民族自決原則也完全相反,整個中東掀起了武裝抵抗的浪潮。各種因素結合到一起使得土耳其人能夠徹底廢除《塞夫爾條約》,而阿拉伯人則在經過十年的頑強鬥爭之後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讓步。 
  土耳其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後來被稱為“土耳其之父”的穆斯塔法・凱末爾。他因在戰爭中成功地保衞了達達尼爾海峽而成名。停戰之後他帶頭反對《塞夫爾條約》,完全樂意放棄舊帝國的阿拉伯諸省,但卻堅決拒絕割讓東色雷斯,拒絕接受有關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峽的條款。在1919年10月的選舉中,凱末爾的支持者贏得了多數席位。1920年1月召開的議會接受了凱末爾的計劃。1920年4月23日議會宣佈廢除蘇丹政權――它實際上是同盟國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個囚犯――並建立了以凱末爾為總統的共和國。 
  年輕的共和國不僅要與蘇丹鬥爭,還必須反對戰勝的協約國。它之所以能夠打敗似乎是勢不可擋的對手,是因為凱末爾富有靈感的領導,以及廣大土耳其人民對他忠實的支持――他們由於1919年春希臘軍隊在士麥拿的登陸而空前團結。凱末爾還巧妙地利用協約國之間的嚴重分歧與它們分別締結條約,從而孤立了士麥拿的希臘人。1922年9月凱末爾成功地進入士麥拿,不僅是希臘軍隊,就連世代居住在士麥拿地區的希臘平民也都被迫撤退。 
  這時凱末爾就能夠要求變更《塞夫爾條約》了。經過長期談判,1923年7月24日簽訂了《洛桑和約》。在創立了新土耳其之後,凱末爾又致力於創造新土耳其人這一同樣艱鉅的任務。凱末爾毫不留情地清除了過去那些陳舊的制度。新的改革就像奔騰的激流一項接着一項:首都從君士坦丁堡遷移到小亞細亞中心地帶的安卡拉;廢除了哈里發制;壓制所有的宗教團體;採用了一部憲法以及新的民法典、刑法典和商法典;給予婦女以選舉權,並允許她們參加議會。至1938年11月10日凱末爾去世時,新土耳其已經確立。
聖讓-德莫里耶訥的熱門地區
聖讓-德莫里耶訥的全年天氣概況
  • 日均最高氣温(℃)
  • 日均最低氣温(℃)
  • 平均降水總量(mm)
  • 平均降水天數(天)
  • 法國的其它城市
  • ABCDE
  • FGHIJ
  • KLMNO
  • PQRST
  • 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