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父山,距廬江縣城東約9公里,峯巒疊翠,廟宇輝煌,古蹟遺存,佳傳甚多,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據傳春秋時,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此山鑄劍,山上存有鑄劍池古蹟,因此得名冶父山。
冶父山巔之上,有一座古寺高聳、禪房幽深的建築羣-伏虎寺。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個相貌奇醜、雙目失明的孩子,被父母遺棄,巧遇一隻老虎路過,銜入洞中奶大,並刨出泉水,治好了孩子的眼睛。孩子長大後當了和尚,老虎和他形影不離。後來到了冶父山,建廟安身,傳經修道。此事被唐昭宗皇帝李曄知曉,就敕封他為“孝慈伏虎禪師”,“伏虎寺”也因此得名。山上山下,也由此衍生了虎刨泉、系虎墩、伏虎禪師塔、報恩寺等多處古蹟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