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最著名的文化遺址之一。
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故名。仰韶文化也稱彩陶文化,多數是粗陶。這是當作同系統文化的代表名稱。遺址坐落在仰韶村南邊的緩坡臺地上,北依韶山,東、西、南三面環水,東北到西南長900餘米,西北到東南寬300餘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文化土層堆積存度2一4米。195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小規模發掘,發現這裡有四層文化層相疊壓,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龍山文化中期。
仰韶文化遺址從發現至今七十餘年間,共經過三次有計劃的發掘。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用於農耕的石器有斧、鏟、鑿、錛等工具;用於狩獵的有石鏃、彈丸、石餅等;用於紡織的有線墜、紡輪、骨針、骨錐等。當時人們的生活用具均為陶質,出土器中物有鼎、罐、碗、盆、缽、杯、甕、缸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裝飾圖案,其紋飾有寬帶紋、網紋、花瓣紋、魚紋、弦紋和幾何圖形紋等。這些紋飾充分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對生活美的追求。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獨具的特徵。
提示:仰韶文化遺址名氣雖然有名氣,但是去的人並不多,因為當地文物安全措施不是太好,所以出土文物現在多數存於河南博物院(鄭州)和故宮博物院中。
交通 門票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