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渭祠即週王廟,位於恭城縣城東,建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是祭祀宋御史週渭的祀廟。由戲台(已毀)、門樓、大殿堂、後殿(已毀)、左右廂房組成。
大殿為兩榀五拄穿鬥架及三面磚牆混合結構。廂房面寬和殿進深一致。門樓重檐歇山式,面闊五間,分明間、次間和梢間。
門樓構造具有廣西特色:一是檐柱承下檐,金柱支到上檐,體形在中間驟然收小;二是斗拱主要起裝飾作用。週渭祀門樓的斗拱除有裝飾作用外還有奇特的功能——這種斗拱由座鬥、交互鬥、鴛鴦交手鬥三種形式組合成嚴謹而有規律的蜂窩狀,使氣流透過時產生迴流而發出轟鳴聲,令蝙蝠不敢稍歇,鳥雀恐為築巢,起到自然抵禦蟲鳥侵害的作用。這在古建築中是少有的。
在梢間外圍牆壁挑檐上,全樓一千多根堅實木料互相串連吻合,合理承擔上層荷載,使屋面飛檐遠挑,雄偉壯觀,為清代建築所罕見。這些斗拱結構和木構架,是研究古建築的寶貴例證。
週渭簡介
恭城路口村人,生於南唐五代,故於北宋鹹平二年(999年),出身進士,官至侍御史。是一位剛正不阿、廉潔奉公的清官,因而其家鄉人民建廟以祀奉。
每逢農曆六月十五週渭的誕辰日,縣城及附近農村羣眾即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在廟前演戲酬神,沿街家家户户擺設供品祭祀。交通乘坐桂林至恭城的班車即可到達。
門票8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