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簾洞為50米長,30米高,30米深的天然洞穴,雨季時洞口流水如垂簾玉珠,洞中有隋朝建造的四聖宮、觀音寺、老君閣等10幾個小殿。拉捎寺與水簾洞相對,建於北魏。在陡峭的山壁上雕有一尊釋迦牟尼坐像,兩側飾以菩薩、神獸等浮雕。
拉稍寺內儲存了大量北週至元代的石窟藝術作品。在一塊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達40餘米的釋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為壁畫,現存部分極其珍貴。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兩旁是手持蓮花躬身肅立的脅侍菩薩。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築風檐以蔽風雨,檐端雕刻飛雲走獸,懸掛銅鈴,微風過處,叮噹作響,它的整個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跡,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實屬罕見。
千佛洞因壁畫千佛而得名。巖洞一側崖面上以木樁棧道分為壁畫和懸塑造像兩部分。洞內原有七窟,現殘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畫,造像豐滿,神態各異。特別是菩薩像豐盈清秀,頗具北週特點,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遺風,是研究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重要資料。
水簾洞石窟羣,坐落在天水市武山縣城東北約50公里處的鐘樓山峽谷中。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後秦,經北魏、北週、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整座石窟羣包括顯聖池、拉稍寺、千佛洞、水簾洞、三清洞5處名勝景觀。其中又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題記、雕塑作品、壁畫及木構遮檐最為珍貴。
交通在天水市武山縣車站有直達鐘樓山的長途汽車。
門票25元
8: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