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遼金時代規模最大的三大佛寺之一。為唐代名將尉遲恭於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奉剌命特建。金代擴建,又經明、清兩代修葺,成為當今一處殿閣巍峨,氣勢恢宏的佛門巨剎。199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朔城區東大街北側,坐北向南,東傍城垣,西毗民舍。山門臨街,門前蹲石獅一對,門上懸“崇福寺”豎匾一方。寺內建築巍峨高聳,青牆碧瓦,甬道縱橫,幽靜清雅,古樸之風濃郁。它是一座沿襲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風格的佛教寺院,也是同朔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總體佈局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羣之一。
彌陀殿是崇福寺內寺內最大的殿堂。建於金皇統三年(1143年)。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斗拱七鋪作, 樑架結構奇巧,大間保留有金代的門窗隔扇,其中櫺花圖案達十五種之多,精緻秀麗,工藝甚佳,是國內現存一處完整金代品。 殿內塑像高大,中為阿彌陀佛,兩側為觀世音、大勢至兩尊菩薩,前有脅侍、護法金剛等像,均為金代原作。殿內四壁滿繪壁畫,內容為佛、菩薩及千手千眼觀音等像,畫幅巨大,技法純熟,設色以紅綠藍三色為主,藝術價值頗高。
觀音殿建於金。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歇山頂,斗拱規整,樑架簡練,其特點是用減柱造的作法,增大殿內空間面積,以利禮活動。 樑架中使用人字樑大叉手,是我國古建築中年代較早的實例。殿內佛台寬廣,塑觀音文殊、普賢像,曾經後人重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保護文物古蹟,1953年對觀音殿進行了整修,1986年又撥款對彌陀殿進行落架大修。崇福寺,以其古樸巍峨的雄姿,再現於朔州大地。崇福寺存有許多價值不菲的文物,如北魏的千佛石塔。
交通在火車站附近,走路大概15分鐘,坐三輪車2元。
門票門票:3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