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与王夫之、顾炎武一道被列为我国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其著名的“黄宗羲定律”揭示出农民遭受赋税的困苦症结,至今仍有深刻意义。
一楼展示的是其生平事迹为主的图片、文字与实物,重现了一代伟人的风韵。实物柜内陈列的是黄梨洲著作的多种版本,先贤留给后人的著述颇丰,有《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四明山志》等。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系统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指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在高度专制的封建时代,他可谓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其启蒙的民主主义思想光辉,比法国卢梭还早近百年。其“工商皆本”的思想,一反中国历代以农为本的传统,可谓近代宁波商帮的缘起。其经世致用的观点,奠定了浙东史学派的基础。
二楼介绍了众多的四明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从梅福修道到丹山赤水;从四明山的唐诗名篇到浙东唐诗之路;又有抗日时期四明山为全国十九块红色根据地之一的史实;还有徐霞客游历四明山,到过四窗岩,下山即去宁波走访远房族史的记述等。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州,亦号南雷,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黄尊素为万历进士,天启中为御史,是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十九岁的黄宗羲乃进京讼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黄宗羲归乡后,即更加发愤读书,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庭屡次诏征,皆辞免。
纪念馆坐落在镇东桥畔。这里是黄梨洲当年讲学处,上痒庙遗迹犹存。
纪念馆于2003年盛夏落成,门口广场上的建筑标志,造型是黄梨洲撰写的《四明山志》,依照天一阁藏书中最早木刻本,用梅园石制作的。纪念馆马头墙高耸,青瓦粉墙,宛如徽州民居。一进门看到的是黄梨洲先生古铜色的半身雕像。
黄宗羲是余姚人,黄宗羲墓余姚城东南10公里的化安山下的龙山东南麓,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