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中的一個小島,從金梭島往北約10千米的海面上,飄着一塊孤零零的礁石,其上有閣,這便是小普陀,這塊礁型如方印,相傳是觀音大士留下的鎮海之印。
小普陀始建於明朝,為亭閣式建築,在洱海里,小普陀可以説是“袖珍小島”。島雖然小,但名氣很大,在介紹大理的畫冊中少不了有它。
小普陀週長只有200多米,全部由石灰巖構成,它的形狀很像一顆圓形的印章,因此又叫海印。傳説洱海里面原來有很多蛟龍,常常掀起狂風惡浪,這塊礁石就是觀音菩薩用來鎮住蛟龍的大印。大概是在明朝崇禎年間,附近的漁民捐資在島上修建了一座兩層歇山頂的樓閣,在裏面供奉了觀音菩薩的塑像,因此老百姓就稱它為觀音閣。
後來,它為什麼又叫小普陀呢?普陀是梵文普陀珞伽山的縮寫,意思是小白花山或小花樹山,傳説是觀音在印度修行的地方。因此,凡是傳説中觀音顯聖地大都稱為普陀山,比如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就是。故最後改名為“小普陀”。
在小普陀上觀看蒼山洱海,就彷彿置身在白首老者托起的銀盤之中,心胸格外開闊。
交通遊覽小普陀的最佳時候是清晨。這時,海面上霧氣裊裊,小普陀時隱時現。
門票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