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背景:九十年代初開始非法偷獵者大量湧入,野生動物特別是藏羚羊的數量急劇減少,當地政府因經費不足,保護野生動物的範圍和力量也相當有限。1994年1月18日,治多縣西部工委書記索南達傑為保護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獵者槍戰,英勇犧牲。1996年5月,中國民間第一個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站——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奠基。在之後一年多時間裏經過多方努力,最終湊夠了建築材料,並招集了十二個志願者,在治多縣西部工委協助下,於1997年9月10日在可可西里東側的崑崙山腳建立起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作為可可西里反偷獵工作的最前沿基地。促進了可可西里藏羚羊保護的進程。
志願者:索南達傑保護站志願者機制2001年啟動,當時就在全國招募30名志願者,透過短期培訓,分12批到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志願服務一個月。志願者在保護站的工作和生活即艱苦又浪漫,浪漫只是在短暫的夏季。高原的冬季來得很早,全年有7個月冰凍期,即使在夏季的8月都有暴風雪。保護站冬季的最低氣温能到-45度,吃飯稍微慢一點,碗裏就凍成了冰渣,廚房裏的生雞蛋丟到地上,能像乒乓球一樣彈起。
可可西里蒙語為“青色的山樑”,被譽為“美麗的少女”,藏語稱該地區為“阿青公加”。保護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及玉樹州的曲麻萊縣接壤。南北寬約280公里,東西長200-400公里,面積4.5萬平方公里。整個保護區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海拔6860米(青新峯,亦稱布喀達阪峯或莫諾馬哈峯,青海省第一高峯),廣大地區主要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最低氣温-46℃。可可西里被稱為“世界第三極”,自然環境嚴酷,氣候惡劣,人類無法長期居住、生產和生活,因而保留了其原始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自然景觀。
區內野生植物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植被類型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冰緣植被。動物組成簡單,但種羣密度大,數量多。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金雕、黑頸鶴、雪豹等;二級保護動物盤羊、巖羊、藏原羚、禿鷲等。
脆弱的生態:可可西里的自然生態非常脆弱,前幾年藏羚羊種羣遭獵殺的危機猶在眼前。而即便那裏最普通的小草,都是一小撮一小撮的,踩死一株草,它就永遠死了,再生能力非常差。生態環境延伸閲讀。
提醒:1、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並未對外開放,欲前往保護區腹地需經保護站駐格爾木辦事處工作人員同意。2、索南達傑保護站海拔4500米,需要注意保暖和高原反應。3、謹記環保小守則。
交通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位於可可西里東側的青藏公路2952公里處,距離格爾木220公里,距離崑崙山口50公里。可包車(400-500元)同崑崙山口一起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