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境外租車 » 世界地圖 » 中國 » 鎮江 » 隆昌寺旅遊地圖
加載地圖失敗了...
聲明:本站鎮江隆昌寺地圖來源於Google地圖,鎮江隆昌寺旅遊地圖,是您到隆昌寺旅遊的好幫手。
鎮江 隆昌寺介紹

隆昌寺原名千華寺。自寶誌創寺以來,已逾1500餘年。據《寶華山志》記載:“寶華律宗為金陵四百八十大梵剎最上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令寶華山律院住持、律師赴京放皇戒(即授御戒),寶華的名望隨之日高。

該院先後授戒70餘期,全國僧尼均來此受戒,以為正宗。不僅聞名全國,而且享譽海外。日本、泰國、緬甸、印度等國不少僧尼曾來此受戒。解放後,1955、1957和1992年三次舉行授戒活動,受戒僧尼1000多人。

隆昌寺非但聞名全國,而且在東南亞國家佛教界也享有一定盛譽,慕名來此禮佛、受戒的很多。日本、泰國、緬甸、印度等國都曾向隆昌寺贈送過玉佛、石佛和銅磬等法器。隆昌寺對東南亞佛教的影響很大,對日本的影響更甚於泰國。

隆昌寺為明清古建築。坐南朝北,山門朝北開,廟大門小。

從大雄寶殿(殿內供奉有香港寶蓮寺贈的高7.84米的“天壇大佛”)縱軸線向前延伸到大悲樓(韋馱殿)一側是東寮房,另一側是西寮房,其結構方正,對稱嚴謹,主次分明,迴廊環繞,稱之為四合大院,其建築面積有7240平方米,使用面積5725平方米。

沿着北端西側向東建造的有齋堂、下客堂小院、戴季陶小院、“戴母”小院、戒堂小院、銅殿和無樑殿小院,還有祖祠堂和師姑樓小院,這七個小院組成一個有機聯繫的方形廟宇,院中套院,亭台樓閣佈局合理,所設置門道迴廊相隨,院與院相通,非常巧妙。

這種組合佈局,主要是與律宗道場傳戒所設十四個堂口有關。隆昌寺的總體造型藝術,體現了明清朝代的建築優點。

隆昌寺規模宏大壯觀,鼎盛時期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間半,現存的幾口大鐵鍋一次即可煮米千餘斤。寺內尚有大雄寶殿、韋馱殿、銅殿、無樑殿、戒壇、大悲樓、大寮、布薩堂等數百間。

銅殿: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是神宗皇帝生母慈聖皇太后捐金二千建成,至今已400年。重檐歇山琉璃瓦頂,外有石柱方亭。結構精巧,雕刻細膩。殿高7米,闊4.5米,深4米。其樑、棟、櫨、桷、窗、瓦、屏、楹均以銅為之,故名銅殿。

殿內原供觀音大士像,四壁刻畫有如來諸菩薩及帝釋天人像等。殿前丹墀石欄圍護,有石階上下。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南巡再登寶華,書題銅殿額“蓮界雲香”。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亦題匾“寶網常新”。銅殿現為省級文保單位。

無樑殿:銅殿兩側為無樑殿。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左供文殊,右奉普賢。均為單檐歇山頂,三間兩層樓閣式,面闊7.62米,進深二間5.62米。

整幢建築無樑無柱,不用寸木,內部純系磚壘拱券,外部是仿木結構殿堂形磚雕,出檐短,起翹低,似北京北海無樑殿。夾牆內有石級上下,僅容一人。

門窗皆呈圓拱形,上雕雲紋和二龍戲珠圖案。現為省級文保單位。

拜經台:拜經台位於寶華山西部峯頂,又名曬經台、會君台。

上有巨石如台,相傳是梁武帝會寶誌處。民國時,張治中將軍曾在此著文追述民國21年(1932)上海“一•二八”之役,悼念為國捐軀的將士。並建立巨碑,立於拜經台上,以志紀念。後為日軍所毀。

戒公池:戒公池在山門前,長寬約30餘米。池週圍用石塊壘砌,池側有20多棵銀杏樹,樹齡約400餘年,最大的樹身週長3.2米,高30多米。

山志載:戒公池是秦淮河兩源頭之一。日供數千人用水,“雖旱不竭,天光水影交映,而寺宇林木若入冰壺玉鑑中。”池中有怪石,名曰象鼻,露出水面。水盈則漲,水落則縮。石上有樹,名曰娑羅,長年枝繁葉茂,終輒一米多高。樹始於何時?無人知曉。

戒壇:原為木質,康熙四十三年(1705),律宗第二代祖師見月大師擔綱設計營造出隆昌寺第一座石戒壇。

石戒壇位於戒堂正中,體現了律宗“不倚不連”的規範,大剎放戒時用。戒壇堂高四丈,深三丈六尺,上有“佛制戒壇”額。

戒壇是律宗的標誌。以後每年冬春傳戒,各地求戒僧眾蜂湧而來,光緒二十六年(1900)一次開戒,雲集授戒者達1200餘眾。凡在寶華山受戒,取得隆昌寺戒牒者,走至全國名山古剎都受到熱忱接待。

鎮江 隆昌寺週邊地區地圖
鎮江 隆昌寺週邊景點地圖
查看鎮江的詳細天氣隆昌寺天氣預報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隆昌寺全年天氣概況
  • 日均最高氣温(℃)
  • 日均最低氣温(℃)
  • 平均降水總量(mm)
  • 平均降水天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