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境外租車 » 世界地圖 » 中國 » 西安 » 興慶宮公園旅遊地圖
加載數據中,請稍後
聲明:本站西安興慶宮公園地圖來源於Google地圖,西安興慶宮公園旅遊地圖,是您到興慶宮公園旅遊的好幫手。
西安 興慶宮公園介紹

    興慶宮公園是在唐興慶宮遺址上修建起來的文化遺址公園,位於西安市東門外咸寧西路55號,佔地面積52公頃,其中湖面150畝,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公園。

    興慶宮公園已經走過四十餘年的歷程,設計用大寫意的手法,潑墨揮灑,取西北高而東南低之勢,三山植林木,湖中立三島,以興慶湖為中心,在山水相依之中,按原興慶宮的方位,佈設了沉香亭、花萼相輝樓、南薰閣、長慶軒、日本遣唐使“阿培仲麻呂”紀念碑、五龍潭亭等景點。興慶宮公園園內風景宜人,常有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和花卉展出。每年春有牡丹、芍藥、鬱金香展,秋有菊花、大麗花展等。其中的牡丹展與鬱金香展已久負盛名。人們在遊覽中回顧千年滄桑,憑弔興衰,在觀賞中回味盛唐的燦爛文化、美麗傳説。


興慶宮與牡丹
    世人皆知唐愛牡丹。唐時長安城內王侯們多種牡丹,唐玄宗更是在興慶宮沉香亭前廣植此各色牡丹。李白供奉翰林的次年春日,牡丹在眼,貴妃在侍,心情極好的唐玄宗不想聞舊樂而欲聽新詞,“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詞樂為?”於是,從長安市上酒家中召來醉鄉中的李白,酒意尚在的詩仙立成風流俊逸的《清平調》三章。 其中“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的詩句,寫盡了唐玄宗面對牡丹和楊妃這人間至美快樂心情。

    唐文宗很喜歡讀詩,一天在興慶宮內觀賞牡丹,問畫家程修己:“最近京城中傳唱的牡丹詩,誰的最好?”程回答説中書舍人李正封的詩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為佳,文宗聽後讚賞不已。“國色天香”也就成了讚美牡丹的專用詞句。

    現在每年春季,興慶宮公園都有牡丹展。這裏的牡丹無論品種還是栽種面積,在西北地區都首屈一指。


興慶宮的歷史
    興慶宮,唐長安城三大宮殿區之一,古時位於長安外廓東城春明門北側隆慶坊。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李隆基從幸西京,賜與其兄弟五人宅於此, 稱“五王子宅”。李隆基即帝位,於開元二年(714年)七月,五王獻宅為宮,其後近四十年間經三次大的擴建修葺而成。

    新宮名諱隆為興,稱興慶宮;因在大明宮之南,又稱南內。宮城之內,以隔牆分為二部分,北部為宮殿區,有興慶殿、大同殿、南薰殿等建築。南部以興慶池為中心的風景園林區,週圍有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建築。興慶宮以夾城複道,北通大明宮,南達曲江芙蓉園。當年的興慶宮佔地2016畝,約為北京故宮的一倍。宮內樓閣聳峙,花木扶蘇,湖光船影。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玄宗由大明宮移入此宮居住聽政,這裏逐漸成為開元、天寶時期的政治活動中心。

    安史之亂使興慶宮遭到嚴重破壞。之後,興慶宮失去了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成為安置太上皇玄宗之處。到了宋代,興慶宮成為春日遊賞之地,元、明兩代還有不少文人泛舟賦詩唱和。清代龍池乾涸。新中國成立後,西安市政府於1958年在原興慶宮的遺址上修建了一座文化娛樂與遺產保護於一體的西安市興慶宮公園,興慶湖即在原興慶宮中“龍池”原址建成。園內的仿唐建築均沿用唐時舊名。


名人軼事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户曉,而他們常年享樂的地方就在興慶宮,他們的故事也主要發生在這裏。
    唐代的文人李白,梨園長李龜年,曾分別應邀入宮作壽演戲。日本的遣唐使藤原清河及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公元698-770年)也來過這裏。李白曾在“清平調”中歌詠園中牡丹花:“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吳道子揮筆大同殿,一日畫成嘉陵江三百里美景圖的趣事也發生在興慶宮。

由興慶宮公園南門向南即為西安交通大學,向東即為西安理工大學,兩所大學附近皆有各種餐飲店和小吃攤林立的街區,各種小吃及家常便飯都有,不過店的規模都不大。因主要是學生聚集的地區,這裏的餐飲價位普遍低廉。

交通

到“興慶公園”站的公交車:教育專線、7、45、402、410、512、607、705、800、910路。

到“興慶公園北門”站的公交車:8、27、37、43、102、203、300、602、604、K630、704、714、715、遊10(903)路。

到“興慶公園東門”站的公交車:228、237、240、401、408、410、512、517、525、遊10(903)路。

門票

公園免費開放,園內的一些遊樂項目另行收費。

開放時間:09:00-19:00

西安 興慶宮公園週邊地區地圖
西安 興慶宮公園週邊景點地圖

查看西安的詳細天氣興慶宮公園天氣預報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興慶宮公園全年天氣概況
  • 日均最高氣温(℃)
  • 日均最低氣温(℃)
  • 平均降水總量(mm)
  • 平均降水天數(天)